一、训练目标
通过系统的精细动作训练,提升儿童手部肌肉力量、灵活性与协调性,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,增强大脑对手部动作控制,最终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、学习能力及社交互动能力,帮助其更好融入社会。
二、训练原则
1.个性化:依据每个儿童的年龄、病情严重程度、身体功能状况、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,制定专属训练计划,确保训练内容、强度和难度适合个体需求。
2.循序渐进:从简单动作和基础技能入手,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复杂性。遵循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规律,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、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、从单一动作到复合动作顺序进行训练。
3.趣味性:采用游戏、故事、角色扮演等趣味性形式,激发儿童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高训练效果和持续性。
时间
4.重复性:精细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大量时间重复练习,通过多次重复强化肌肉记忆和神经连接,获得更精确的操作经验,使动作更加熟练和稳定。
5.结合日常生活: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场景,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精细动作技能,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。
6.家长参与:家长在训练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,积极参与训练,做好居家康复,学习训练方法和技巧,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持续支持和鼓励(正向循环)。
三、训练注意事项
1.安全第一:训练环境要安全,清除可能导致儿童受伤物品和危险因素。训练器材和物品要稳固、无尖锐边角、无毒无害。在训练过程中,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,如有不适或疲劳,立即停止训练。
2.适度训练: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儿童疲劳或受伤,根据儿童体力和耐力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。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,可分成多个小阶段进行,中间适当休息。随着儿童能力提高,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。
3.及时鼓励:在训练过程中,及时给予儿童肯定和鼓励,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。可以通过语言表扬、微笑、拥抱、小贴纸、小零食等方式奖励儿童,让其感受到自己努力得到认可(正增强)。
4.定期评估:定期对儿童精细动作能力进行评估,了解训练效果和进展情况。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,对训练内容、方法和难度进行优化和改进,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。